河东传奇家族:裴氏家规
裴柏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这里虽没有气势恢宏的高墙大院,也没有文人墨客在此抒情描绘,但它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村庄。从秦汉至明初的两千年间,这个村子先后出了59位宰相,59位将军,七品以上的官员竟多达3000余人,这一成就古今中外绝无仅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00多名官员中,没有出过什么贪官污吏,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难以想象的。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裴柏村这样一个面积不大,人口始终在千余人左右的小村庄,怎么就能培养出如此众多的治国人才,军队良将?
究其原因,裴氏家族非常“重教修德”。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关键在于他们重视教育,严肃家风。封建社会战争不休,帝王取仕大凡以战功大小分座次,但在裴氏家族众多的官宦之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德业文章进入官场的。裴氏子嗣学之浓、德之馨诠释了家族兴旺发达的真谛。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59个大将军也都是饱读圣贤之书,满腹经伦之辈。唐代裴柏一个小村就出了5名状元,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奇观。
裴氏家族没有遗留给子孙妄自尊大、骄奢淫逸,而是农耕文明的精髓---自强不息、修身重德。富不过三代,而文化却可以传承千年,不仅以此律己,也作为对子孙后代的警醒与激励。裴氏门人自家大门楼上端端正正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裴氏祖训也是儒家经典学术完美体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裴氏族人眼里,富贵只是荒草丛中一破冢,他们谨记祖训,知行合一。裴柏村村民和裴氏后裔以不读书为耻,和当前唯金钱论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家族,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长盛不衰,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在各个朝代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等95人,建立了与各王朝帝王之间的血缘裙带关系,从而形成世袭。但谁家要想与帝王结亲是要有资格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必须要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同时还必须在某一方面具有令帝王看重的优势。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兴盛荣昌达两千年之久的裴家来说,只靠联姻世袭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一点是自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可见裴家对后代的要求之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的裴柏村,还有一个挂旗的习俗。谁家生了孩子,大门上都要挂上写着诸如“自强不息”“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等词语的门匾,书写的毛笔和砚台还要钉上去,表示铭记祖训。在裴柏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村资虽然不到三百口人,但幼儿园、小学、初中一应俱全。裴柏村向来重视教育,裴柏小学教学成绩在全镇多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