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荫森

 

  裴荫森,字樾亭,江苏阜宁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祖裴长龄经商在外,甚少回家,父裴大宝以半耕半读自给。裴荫森童年时以岁荒家贫,不能全年就读。不久,父死,裴荫森得族人资助,力志求学。太平军占领金陵后,江苏停止省试,裴荫森乃往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咸丰八年(1858年)中式第43名举人。因主考官大学士柏葰纵容家丁出卖关节,被人告发,朝廷令全部举人在“正大光明”殿复试,数人不及格,裴荫森仍得中二等13名。

  咸丰十年(1860年),裴荫森参加会试,仅中贡士,因兵乱回家,不及参加殿试,遂赴郡,寓河下李元庚宅,阅读经世致用之书,熟识近代典章制度。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次年,靠乡人资助,捐得道台头衔,分派湖南。同治六年(1867年),裴荫森在长沙参与办团练,整顿保甲,严惩恶棍,禁止赌博,得湖南巡抚李瀚章赏识。

  裴荫森于咸丰九年(1859年)在北京认识洋务派官员郭嵩焘,成为知己,裴荫森思想深受郭的影响;在长沙办理团练时,又因郭嵩焘介绍,兼任湖南通志局提调。同治九年(1870年),裴荫森在湖广总督李鸿章处办理营务。六月,李鸿章改任直隶总督,裴荫森亦随往。时值天津教案发生(法国领事丰大禄先开枪打人,后被人打死,引发民众焚教堂、杀洋人的事件),法国公使罗淑亚威胁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屈服于法国公使压力,允以杀死群众20人,充军25人,赔银50万两,并派大员道歉结案。裴荫森认为这辱国太甚,面谏李鸿章,李鸿章不听,裴荫森上书力争,指出:“丰大禄固不应抵命者也,首开洋枪击人,本有致死之由。……伏祈中堂坚持初志,多赔钱,少偿命。其无辜概行释放,为百姓留元气,即为国家培国脉。”书上不听,裴荫森愤而辞职。以后,又往长沙办团练,主持过湖南全省营务处,提调通志局,并署理几任兵备道,逐渐知兵。

  光绪九年(1883年),裴荫森调任福建按察使。此时,中法已在越南开战,清廷命沿海设防。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张兆栋往勘海口炮台,带裴荫森同往长门一带,周览形势。次年六月,法舰攻台北,福州戒严,督、抚又同裴荫森登城巡视。马江战后,裴荫森写信给郭嵩焘,指出军事失利的原因,切中要害,何璟遂奏以裴荫森督办海口事宜。裴荫森受命后,亲驻林浦筑炮台、安置水雷以防法舰入侵。九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名义来福州。杨昌浚为闽浙总督,何璟、张佩纶皆撤职逮问。左宗棠上报朝廷,荐裴荫森署理船政大臣。

  裴荫森受命于败军之际,船厂经法军炮击,举目荒凉,残破不堪,需要修复。本来船政局因经费困难,开支浩大,前督办船政张梦元奏请停办。但继任者何如璋、张佩纶都以为不可,并提出各项建设计划。裴荫森在何、张两人建议基础上,加以修订、补充,付请实施。

  船政局自同治六年(1867年)起至光绪三年(1877年)止,所造船只都用铁胁木壳,或铁胁双重木壳。马江之战,缺点全部暴露。裴荫森一到任,就思量要制钢甲兵轮。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二十五日,裴荫森与左宗棠、杨昌浚联衔上奏:“上年法人犯境,各处所报开列法国兵船,综计不足30艘,……徒以二三铁甲纵横闽、浙海面,致有马江、石浦之失。虽管理不得其人,外皆无铁甲,而兵轮失所恃之明证者也。然则惩前毖后之计,整理海军必须造办钢甲,时势所趋,勿庸再决者矣。”“除制炮、造船、教将、练兵外,别无自强之道。”提出请建造双机钢甲兵轮3艘,每船估价银两16万两,36个月可成。清廷以需费甚巨,只准试造1艘。该船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水。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试洋。该船身长19丈7尺,马力2400百匹,排水量2100吨,速度每小时14海里,在当时可谓全部现代化;原名龙威,归北洋舰队使用后名“平远”,在中日黄海大战中,曾受弹20余处,仍可使用。

  裴荫森还督造铁胁木壳碰快船3艘及其他轮船。裴荫森对“镜清”、“寰太”两船之成深为满意。上奏道:“自中国开厂造船以来,至‘开济’而规模始备,至‘镜清’而机括愈灵,近日‘寰太’试洋,速率又较‘镜清’为胜,盖亦精益求精之明效。”又谓:“英国水师官亦盛赞美备,谓非目睹,实难信闽省有此精工巨制。”

  此外,裴荫森还应两广总督张之洞请求,代造“广甲”、“广乙”、“广丙”、“广庚”4条快轮,都是穹甲船(内用铁胁,外用穹甲),其中“广甲”为快船,其他为鱼雷快船。  裴荫森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奏:“历来制成之兵轮,其制系参兵船、商船之度,转致行船不速。去岁马江之变,兵、商两蚀。臣莅任后,与员绅约,永不准再造商船。”又写信给郭嵩焘:“沈文肃(葆桢)主船政,自扬武兵轮外,余皆商船,而造船、养船同一开支经费,天下之以虚名受祸,往往类此。”郭嵩焘回信同意裴荫森的看法:“沈文肃经营船政,其失有二:一曰名实不相应,一曰出入不相准。”以后裴荫森又告诉沈葆桢的长孙沈翊清:“文肃公当日所造商船,疏谓广闾门生计,节国家之度支,实误听管驾者自私自利之言,非海防自强之策,兵商两绌,无济实用,实不得为贤者讳。”

  建造大船坞是裴荫森对船政的又一贡献。沈葆桢主持船政时已建有船槽,后因船身重大,旧槽不合用。船坞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三月开工,几经波折,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坞长420英尺,宽110英尺,深25英尺,被誉为远东第一大船坞,名列世界第二,冬季不冻,除接受中国当时最大的军舰“海筹”、“深琛”、“海容”维修外,也修理过英、法等国的兵商船。

  船政局在裴荫森主持下,还自制鱼雷并设鱼雷厂。裴荫森派在英国学造水雷的陆汝成制成水雷20具,子雷一具内装火药150斤,母雷一具内装火药500斤。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会同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在乌龙江验收,效果很好,裴荫森作《水雷记》载其事。十三年(1887年),会同闽浙总督杨昌浚联衔上奏,请设鱼雷厂,派回国学生陈才瑞主持厂事,添建厂屋,购置机器,收到效果。

  裴荫森在船政任上也注意培育及选拔人才。光绪十二年(1886年)七月,裴荫森决定扩大艺圃招收名额,增建学舍,提高待遇,有利于提高技工素质和造船技术。裴荫森最赏识前学堂第一届毕业生魏瀚、陈兆翱、郑清濂等人,他们都为船政做出一番事业。

  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裴荫森将船政开创以来所有奏稿整理付印,名曰《船政奏议汇编》,到裴荫森任职结束为止,实42卷。后人续编至54卷。这样,保存了船政的大量文献。

  裴荫森在任上办事勤劳,亲自处理案牍。自接委办海口事宜后,即亲往林浦,日乘小舟,随潮上下;接任船政大臣,又亲往壶江,勘看安放水雷,即在壶江度岁;造船及船坞开工时,每日亲临督饬,常是半日在署办公,半日在厂看工。

  裴荫森在任6年,任劳任怨,事必躬亲,后因经费短绌,不能按原计划实行,故情绪消极。当时朝野视船政为美缺,逐鹿者大有其人。裴荫森主持船政期间,所修造的“横海”船,到澎湖触礁,就已物议沸腾;及所造“平远”轮驶往天津海途中,抽水机出故障,也受到指摘。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船政局有归并海军部之议。此时闽浙总督已换卞宝第,与裴荫森意见不合。上述原因再加上积劳成疾,迫使裴荫森请病假,朝廷乘此时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下旨,将其调京任光禄卿,遗缺由卞宝第兼任。

  裴荫森感慨之余,遂于当年七月奏请辞职。光绪十七年(1891年)五月,回到江苏故乡闭门养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曾游扬州及苏州、杭州各地,八月回家,同年九月十二日病卒。

  有《裴光禄集》八卷及《他山剩简》(河东宗亲会名誉会长裴学瑜的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