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裴氏家族由家训形成的优良家风的思考

裴氏五祖

 

桃城区河东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在中国历史上,裴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尚书,44位侍郎,11位常侍,11位御史,25位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11位刺史,77位太守,68位进士(其中状元及第5人)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家庭所具有的风气、风采、风貌和风尚。优良家风,是家族先人智慧的沉淀,是血脉相承的精神力量,对后人有极大的影响力。从一个家庭的家风,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既往,也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未来。从家风能看到一个国家的过去,也能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传承了修养仁德、涵养浩然之气的道德操守,秉承修身齐家的修持路径,形成了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优良家风。作为有文明传承的国家,传承历史上有道德示范的家风,是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祖先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最大的福荫。
     河东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在中国历史上,裴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尚书,44位侍郎,11位常侍,11位御史,25位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11位刺史,77位太守,68位进士(其中状元及第5人)……真是将相满门,灿若星辰,令人惊诧。据历史资料记载,裴氏家族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颇为少见。
     裴氏家族之所以声名显赫,历久不衰,与裴家严格的祖训家规有很大关系。两千年来,裴氏族人严守祖训,传承家风,以德馨为荣,以不读书为耻,并以此激励教育一代代后人修身正心,积极进取。因此,裴氏家族躬身践行、英才代出、为官清正、廉洁自律。
     裴潜“胡床挂柱”。裴潜,裴氏第十七世,三国魏明帝时出任太尉军师、大司农、尚书令。《三国志·裴潜传》记载,裴潜“折节仕进,虽多所更历,清省恪然。每之官,不将(带)妻子。妻子贫乏,织藜芘以自供。又潜为兖州时,尝作一胡床,及其去也,留以挂柱。”裴潜仕宦辗转,从不带妻,家中贫乏,妻织麻芘自供。卸任兖州刺史时,尽管那时根本没有“离任审计”一说,但他连自制的一张胡床都不带走,而是挂在柱子上,留下任使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给他的评价是:“裴潜平恒贞干,皆一世之美士也。”而唐朝“诗仙”李白则在诗中发出这样的咏叹:“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裴潜身居要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要人物。逝世前嘱咐薄葬,丧事从简,墓中只放置棺木,及数件瓦器,其余一无所设,正是这种清廉、俭朴的家风环境,裴氏人才辈出。裴潜的儿子裴秀,是晋朝名臣,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后人裴頠、裴楷、裴宪等,也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裴宪“因廉避祸”。裴宪,裴氏西眷第三世,晋咸康年间,官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晋书·裴宪传》记载:十六国时期,公元314年,称霸北方的石勒攻破幽州后,晋朝的旧臣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唯有前尚书裴宪、从事中郎荀绰“恬然私室”独不至,甘愿就戮。后来石勒没收后晋官僚家私,均是“赀至巨万”,惟裴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石勒素闻二人为官清廉之贤名,谓其长史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遂任裴宪为从事中郎,后又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裴侠“独立使君”。裴侠,裴氏西眷第十世,历仕西魏河北郡守、北周骠骑大将军、民部中大夫等职,一生为政清廉。《周书·裴侠传》记载,他在任河北郡守时,“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把原来郡守的特权享受全都舍弃。当时人们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西魏文帝欣赏他勤政爱民的风范,命他站在朝堂一边,作为“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的楷模,并让能与之媲美的官员和他站在一起,官员众多,却没有一个敢与他比肩而立。因此,他被誉为“独立使君”。这种鹤立鸡群的清官形象,可谓古今罕见。裴侠还为九世伯祖裴潜作《贞侯潜传》,传中附上裴氏宗室中有清名廉政者,欲使后来者学习和仿效,也以先人的作为激励自己,并定下“凡贪官污吏者,死后禁入祖茔”之祖训。
     裴宽“不食鹿脯”。裴宽,裴氏西眷第十五世,中唐名士,历官御史中丞、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一生居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不徇私情,政绩卓著。《新唐书·裴宽传》记载:他任润州参军时,一日在后圃掘地埋东西,被刺史韦诜看见。韦诜派人去问,他说:“我一向不接受别人送的东西。刚才有人送鹿给我,放下就走。我不敢自欺,只好把它埋掉。”韦诜很赏识他的清廉,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后人将此典故编入《二十四廉》“裴宽瘗鹿”,代指为官清廉。唐玄宗特赐裴宽紫金鱼袋,并亲笔书写:“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裴度“平叛宰相”。裴度,裴氏东眷第十八世,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一生出将入相,清正廉明,功绩卓著,爵封晋国公。特别是在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中,他立场坚定,气吞山河,力挽狂澜,使唐王朝又一度取得统一,出现“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同时代的白居易称赞他“中台一品高,勋业过萧曹”。
     “太平宰相”裴坦。裴氏西眷第二十二世,唐僖宗时宰相。为人清廉俭约,恪守家法。其长子娶同朝为官的杨收之女为妻,杨收喜爱奢华,女儿嫁妆又多又华丽,“斋具多饰金玉”,裴坦十分气愤,命令立即撤去,并说:“乱我家法,殃吾家矣。”杨收后来果然因贪贿而身败名裂,裴坦则因清廉被世人称为 “太平宰相”。
     裴邃,任庐江太守时,前往边境开垦屯田,使仓廪丰实,人心安定。官兵们为了答谢他的恩惠,送给他绢帛千余匹。为照顾部下情绪,他只象征性地收纳二匹。
     据考证,裴氏儿女有3000多名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地图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卓越。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这些足以看出裴氏家族具有的良好家风。家风何来?来自家训和家戒!家训润无声,家戒醒后人。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家训家戒。《河东裴氏家训》和《河东裴氏家戒》是其家族最根本的文化符号。《河东裴氏家训》共12条,包括: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家训告诫子弟“必须怎么做”,而家戒则是“不能怎么做”。《河东裴氏家戒》包含“十毋”: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家训和家戒的核心是“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做官之本”和“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最终归结为一点,即告诫后人“吾姓子孙,须明廉知耻,做堂堂正正之人”。所以裴氏家族的优良家风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样本。裴氏家族家风家训虽然是裴氏家族的,但实际上折射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家文化。由一家之风传播开来就是社会风气,由社会风气汇集起来就是一国之风。正所谓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中国作为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之一,在任何时候,中华传统家风文明都将是我们重要的财富,都是具有充满浩然之气的风范。裴氏家族由家训形成的优良家风告诉我们,金银不能传后世,家风抵万金,优良的家风是留给子孙后代无穷无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风建设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家训》和《家戒》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奥与滋养,蕴含着先人哲思的朴素与厚重,尚德、勤俭、才学、仁爱、廉洁、忠心效国,对今天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和以良好家风推动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裴建章)

网站首页_2023    专题    中华家风家教典范    走进闻喜_中华家风家教    对裴氏家族由家训形成的优良家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