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申报“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的公示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因圭江河由南向北流而得名,历史悠久,置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素有“岭南名邑”、“千年古州”之美誉。全市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2个镇、3个街道、298个村(居),总人口147万人,是中国陶瓷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和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建筑之乡、世界铜鼓王故乡、广西第二大侨乡、中华诗词之乡。
  近年来,北流市严格按照“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的评定标准,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并于日前正式向中国伦理学会递交申报“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工作报告。为了确保相关认证考核工作公正、公开、有序,依照学会“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申报要求及认证程序,现对北流市申办“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工作报告予以公示,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公示时间:2016年1月15日-21日。
 
  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可向中国伦理学会反映情况。
 
  邮箱:zlmishuchu2014@163.com
 
  电话:010-66707367
 
                         中国伦理学会
                        2016年1月15日


附件:
广西北流市创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工作情况汇报
  北流人文荟萃,乡贤辈出,涌现出清代著名才子李绍昉,著名红军将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和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陈柱、冯振,当代道德模范黄业珍、黄恒荣等一批先进人物,当代著名作家林白、朱山坡等一批文化名人,当代著名企业家田振华、顾家龙、陈泽坚、李运荣等一批公益慈善人士。北流积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拥有红色文化、慈孝文化、国学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宗祠文化、公益慈善文化、反哺家乡文化等文化内涵。近年来,北流坚持把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而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深化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认同,让他们按照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去做人,呼吁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人回乡建设新农村,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流大地落地、生根和发展繁荣。在乡贤风气的熏陶下,北流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实现了乡贤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先后四次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北流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县(市、区)前列。
  现将北流市创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贤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北流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的北流乡贤文化。唐宋间,贬官南来,路经北流者不乏其人,如唐代沈佺期、李德裕;宋代苏轼、李纲等贬官,皆饱学之士,虽鸿迹之偶经,但对北流文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明清两代,大批中原汉人由赣闽粤等地辗转迁入北流,萝村陈、南门李、城肚黄、木园赵、南禄党、翰堂刘、上河李、下河李、朱砂李等这些族群在北流聚族而居,耕读文化盛行,北流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谪官贬宦的流入,商贾骚人的涌进,中原文化在北流这片土地中扎根结果,使北流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独放异彩。
  在科举制度时期,北流科甲鹊起,宗门赫奕。唐宋以来,北流文气初开,“敦品力学,代不乏人”。中进士者,宋有冼积中、坦中庸,明有陈文昌、李文凤、李宏。至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北流文化更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乾隆时进士,在京任内阁中书的北流籍人士有柯之澍、罗爌、梁孔珍、李治泰;嘉庆年间,中进士3人,为阙邦觐、李绍昉、梁宗敏。乾隆年间,中举31人。嘉庆年间中举13人(中有先举人而后进士者)。科举时代,北流锻造出了一大批名宦循吏、清官贤令、志士乡贤,他们大都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为民,为地方、为民族干出了诸如平反冤狱、平暴安民、勤廉从政等等一些可歌可泣的业绩,许多人的宦绩、义行、善举等被世人仰慕和传诵。宋代的坦中庸官至广东提点刑狱 ,是个拙直的清官,甚得朝廷倚重,任岭南监司时,主持查勘岭南郡守的不法行为。明代进士李宏,曾任琼州府知府,又署理涯州知州,后因政绩显著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曾向皇帝呈上“时政十事”获得采用,名重一时,列为四川名宦,为缙绅尊敬。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李绍昉,钦点翰林庶吉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后授任为浙江宁绍台兵备道,注意革新吏治,“剔弊起衰”,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效果。李绍昉还被誉为“才压三江”的一代才子,著有《勾漏山人集》等。还有被誉为“广西李清照”的清代女诗人朱玉仙,所作的诗稿不下1000首,光绪九年翰林院士为她编著了《画诗楼稿》一书,1958年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调阅此书。及至近代,北流涌现大批通儒硕学,国学大师和史学家陈柱,著述九十余种,他与康有为、黄宾虹、钱钟书等名士交游甚深,其儿子陈一百也是著名教育理论家,曾担任广州师范学院院长。梁范西曾任孙中山护国军政府大总统顾问,交通部次长、国务院咨议、农商部参事等要职。知名的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冯振,抗日战争期间,他曾率领无锡国专师生南下桂林,后两次迁往家乡北流办学,担任代理校长,与梁漱溟、李济深、刘侯武、黄星垣、黄宾虹等交游甚厚。著名版画家马达,曾投身鲁迅先生麾下,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和新四军臂章的设计者。军界的李明瑞是北伐虎将,邓小平的亲密战友,与陈豪人、张云逸、俞作豫等领导左右江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总指挥。还有红七军军长俞作豫、民国广西省主席俞作柏等等。
  近年来,北流大力构建好人社会,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成为广西道德模范培植最好、最多的县市,涌现出了广西籍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党鸿辛、全国模范老师•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黄业珍、全国30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乡村教师李丕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钟耀荣等一大批乡贤名人,出现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其中田振华、陈泽坚、顾家龙、龙海盛、李运荣等企业家为公益事业捐款都超过千万元,陈泽坚、顾家龙荣登2014年中国胡润慈善榜,李运荣荣登2015年中国胡润慈善榜,自治区道德模范黄恒荣同志致富之后,为感谢党恩,2001年拿出自己全部积蓄180多万元在“荒河旧址”建设起广西首家个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颖川山庄文化园,14年来坚持免费对外开放。


  二、打造四大平台,大力创新发展乡贤文化
  北流市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打造“文化传承、公益慈善、创业发展、和谐建设”四大平台,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的积极性。
  (一)打造文化传承平台,注重提升乡贤文化的导向力。挖掘先贤和今贤的事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自唐宋以来,北流作为岭南重要的文化城市,传统文化一直得到传承和发扬,宋、明、清时期创办的书院和私人开办的蒙馆、私塾、经馆更是遍及各地。北流通过修缮书院,传承国学文化,始建于清代光绪九年(即公元1883年)的扶阳书院,通过民间集资约200万元进行了整体修缮,使之重放异彩。借修缮书院的东风,北流又成功创建了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对全市大部分宗祠进行修缮并赋予了全新功能,使祠堂展现了新的风貌、焕发了新的生机。2013年,六靖镇社垌谢氏族人对社垌谢氏宗祠进行修缮,重在打造国学文化并融入乡贤文化元素,以宣传乡贤事迹和传承乡贤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此外,北流还积极发挥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达到了弘扬红色文化的效果。
  (二)打造公益慈善平台,注重提升乡贤文化的公益力。利用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北流市义工协会等著名的公益慈善机构,倡导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2012年6月,由各镇捐款谋划筹建会仙河公园内的乡镇园艺园――“梦之园”,在爱心企业家的解囊相助下,共募集到2900万元,仅用半年,“梦之园”即竣工开园。2015年以来全市共筹集民间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生态乡村建设,如西埌镇率先通过村民理事会引导争取乡贤能人支持生态乡村建设,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的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日日清洁、村村保洁”;白马镇在当地乡贤能人的捐资支持下,采取“乡贤能人捐资+农户自行集资”的资金筹措模式,在全部行政村建设新型焚烧炉,成功解决了偏远地区垃圾处理难题。多年来,乡贤积极投身爱心助学工程建设,在2007年1月6日,北流市成立了奖学助学协会,到目前为止全市民间慈善义捐投入办教育和慈善助学资金超过3亿元,为公益助学捐资超过100万元的爱心慈善家达40多人,北流成为“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奖学助学协会从成立至今,共资助了贫困家庭学生超过2万人次,发放助学金累计达1800多万元,筹资新建了学校20所,改善了160多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校舍维修改造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其中六靖镇西山村乡贤李运荣个人捐资2380万元建成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北流引导乡贤力量支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大力支持北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市)”,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北流籍农民企业家、广西大业集团老板龙海盛投资开发建设广西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健康旅游度假区项目,扶新镇外出成功创业老板梁伯茂回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扶新佰仁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等。
  (三)打造创业发展平台,注重提升乡贤文化的凝聚力。北流在外商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风气并非偶然出现,也不是一时兴起,这与北流人的性格和传统乡贤文化息息相关,也是北流人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北流人无论是外出上学、经商、从政,对家乡都有着一种“乡恋”情结,所以北流籍的商家外出创业成功之后,从内心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越变越好和父老乡亲们生活得到改善的强烈愿望,通过回家乡创业的方式回报家乡。因此,我市于2011年成立了北流在外商家人士创业促进会,有力地将这股共建生态富裕美丽北流的力量凝聚起来。目前,在外商家先后在北流建立了广西铜石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宏邦食品公司、北流市大同果业公司、广西龙翔农贸物流市场和南部宠物玩具园等100多间企业;同时,一批上规模的地产楼盘也是北流在外商家投巨资开发进行建设的,为北流人提供就业机会4万多个。其中北流外创总会执行主席、大业集团董事长龙海盛将投资4亿元发展铜石岭旅游,把铜石岭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北流外创总会副主席黎庆宏在北流市鑫山工业区投资建设了广西宏邦食品公司,并投资10.4亿元将其打造成广西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企业,是广西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百香果致富,促进了物流、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员工主要由当地群众组成。这些乡贤的回乡创业不仅实现了“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的目标,还达到了在外商家、当地群众、政府的三方共赢。
  (四)打造和谐建设平台,注重提升乡贤文化的影响力。北流市因势利导,发展各村屯里的经济能人、退休村干部、老党员等乡贤加入平安和谐建设的队伍行列,乡贤在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成为调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纽带,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先后涌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如:30多年来,一直善心守望,不抛弃、不放弃,照顾非亲非故的3位老人,直至3位老人安然离世的农村党员韦世仁;舍小家为大家、热心公益事业、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耀荣;以及涌现“最美农民”、“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的“玉林市文明村”白马镇睦雍村等众多先进集体(个人)。北流于2012年8月成立了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北流乡贤踊跃捐款,金额高达5320多万,是广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县级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在关爱见义勇为英雄和弱势困难人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北流乡贤积极助力建设“天网工程”,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对整个城区、各镇、行政村各个进出口、道路、重点场所等进行实时监控,使北流市成为广西“天网工程”第一县(市)。据统计,各镇乡贤踊跃捐款1200多万元购买监控设备,大大提高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和社会管理的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成立于2004年8月的北流义工协会,是广西第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义工协会,目前注册会员超过400人,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累计超过6万工时,项目涵盖全市的公益活动,北流义工已成为北流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三、乡贤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 注重培育发展乡贤组织。积极发挥北流乡贤文化研究会作用,建立健全乡贤文化工作机制,推动乡贤文化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成为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地将北流内外乡贤人士的力量凝聚起来,引导乡贤共建幸福和谐美丽北流,推动北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扶持和壮大北流市奖学助学协会、北流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北流市义工协会、八桂扶助慈善会、北流市感恩敬老慈爱会、村级公益事业协会、宗亲理事会等慈善机构,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开展助医、助老、助学、助残等活动。培育和发展一批村(居、社区)乡贤组织,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社会资源,促使乡贤文化在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引领道德风尚、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挥重要作用。
  (二)注重整理挖掘乡贤文化。不定期为古今乡贤编史立传,探索乡贤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轨迹,并将乡贤有关成果整理出版。如编写《北流乡贤》、《乡土北流》、《海外北流人》、《北流村落民居》、《北流习俗文化》等一批乡贤文化书籍。定期创办北流市乡贤文化研究会会刊《北流乡贤文化》或《北流乡情报》。
  (三)注重建设完善文化阵地。一是保护好地方历史文化古迹和乡贤名人故居,抢救文化遗产,延续乡贤文化脉络,如大成殿(孔庙)、景苏楼、登龙桥、扶阳书院、赵氏司马第,以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亭台等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如民乐镇萝村、大里镇六厚古村、塘岸镇塘肚古村、民安镇兴唐李庄、西埌镇清代四角古城堡及民国平天楼庄园、新荣镇大元梁庄园及民国名流别墅、白马镇清代古庄园乌石楼及金陵楼等古代村落民居,其他乡贤文化阵地还包括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李绍昉故居、李明瑞故居、钟夫翔故居、俞作柏故居、夏富光故居、黎家庄、颖川山庄、明瑞中学、作豫初中、昭汉小学等,以及各姓氏宗祠,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使其成为典型的乡贤文化教育基地。二是打造一批乡贤文化景观设施。在会仙河公园建设“乡贤苑”(石雕人像),并建设“北流乡贤名人馆”,在城区主要公园建设乡贤文化长廊,建设以乡贤命名的亭台楼阁,如绍昉阁、明瑞亭、嘉谷长廊等。
  (四)注重创新推行激励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评选乡贤活动,树立乡贤文化活动的标杆型人物,促进乡贤人物不断涌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推行精神奖励,市、镇、村、宗祠每年推荐评选一批“道德模范”、“十佳好媳妇”、“十大孝子”、“十大乡贤”等先进人物,培育一批新乡贤,并将他们名字或图片刻上宗祠祠堂或村委会光荣榜;乡贤出资建设的学校、医院、公路等基础设施,优先考虑用乡贤名字进行命名或以立碑、立牌的形式进行纪念,激励在外商家积极回乡创业,激励慈善人士积极开展慈善事业;推荐一批贡献突出的乡贤为市级、镇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乡贤参政议政。推行物质奖励,不定期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乡贤送去温暖,激励更多的人争做“新乡贤”,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水平。
  
(中共北流市委办公室 2015年12月31日)

网站首页_2023    专题    文化之乡    公示公告    北流市申报“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