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多措并举 打造“孝文化”名片
郯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郯国故地,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名胜繁多、物产丰富享誉海内外,是全国闻名的“孝道之乡”。“二十四孝”中的“鹿乳奉亲”便源自于当地传说,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其为原型,改编创作了著名戏剧《窦娥冤》。在郯城流传的东海“孝妇”的传说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孝”文化,并将“孝”的内涵扩展到婆媳之间甚至邻里。在当代,这一传说所承载的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仍具有积极的开创性作用。
郯城也是郯子故里,在开展孝文化研究和教育普及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更好地彰显郯城特色、叫响郯城品牌,郯城街道坚持发掘孝文化和推介孝文化相结合,对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的“中华首孝”窦娥的孝妇冢进行了重点打造,把孝妇冢列入“城郊一日游”景点;成立孝文化创作办公室,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孝文化;在原“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创作现代版的二十四孝,制作以新“二十四孝”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展板;组织退休教师、老干部进行孝文化创作,先后编写并排演了《新墙头记》《二子称娘》《白血汪》等与孝有关的戏曲,每年春节期间巡回各村街演出。节日期间还邀请郯城街道籍的知名书画家挥毫泼墨,开展以孝为主题的书画展,设立了以孝、德为主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建立“四德”宣传一条街,开设“道德讲堂”,将孝文化传播到各行各业中,将德孝列入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测评中;各村(街)成立“德孝评议会”,将敬老爱老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开展“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婆婆”“孝老好儿女”评选活动;街道在确定党员发展对象时,签订《责任书》,将“德孝”作为重要标准……
诸种举措,为郯城营造了浓厚的传统孝文化氛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孝文化创建之路。今天的郯城,孝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孝文化的美名更是传扬天下。